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一根热线二个平台三级网络 上海全方位构建本市

来源:医院管理论坛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9-0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下一步,该项目将扩大服务覆盖面,逐步推广至全市,为解决疫情背景下公共精神卫生领域重大问题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同时,积极探索建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线上视频随访相关行

下一步,该项目将扩大服务覆盖面,逐步推广至全市,为解决疫情背景下公共精神卫生领域重大问题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同时,积极探索建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线上视频随访相关行业标准,保证社区患者智慧随访新模式加快推广应用。

在手机应用端,“健康云”APP专设疫情心理版块。通过疫情相关心理科普、心理自测和图文心理咨询三大模块,提供24小时线上心理干预服务,累计科普信息点阅量11万余次,线上心理咨询3700余人次,自测问卷3.7万余人次。

一根热线多维模块 多途径疏导心理烦恼

专科医联体云平台现雏形 精神疾病诊疗服务更便捷

项目尤其关注疫情下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上海市心理危机干预与心理援助平台通过“分级分类干预”模式提升重点群体心理韧性:一是快速组建心理援助方队,进驻各类隔离点和定点医院,为感染者、密接者和各类相关人员提供心理服务;二是及时回应中小学校和高校疫情不同阶段的心理需求,通过系列科普发布、线上互动课程、家庭心理热线专线和儿童健康论坛等,守护师生心理健康;三是全面疏解一线防疫人员心理困扰,通过心理测评,线上团体心理科普课程、团体减压、定期放松训练、个体心理辅导等,为医务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等提供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关爱服务。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心理热线成为公众心理疏导的主要通道之一。项目通过建设心理援助呼叫中心平台,形成“一号对外、智能分流、多人多点多模式同时服务”的运行机制,为公众提供“一对一”线上心理援助和心理疏导。2021年9月,进一步整合全市心理热线资源,建成“上海市心理热线962525”,通过扩线增容、呼叫转移等技术,集合400余名专业接听志愿者7×24小时参与,一年来累计接听心理求助电话近5万余通,最高时每天接听近500通,更多人“有烦恼,找962525”。

依托本市加强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对标“一个目标,三个打造”,建设以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为引领,以精神科医联体云平台为载体,16个区17家区属精神卫生中心共同参与的“1+16”区域医疗联合体,深化健康上海行动,助力健康长三角,积极构筑全国知名精神科医疗服务平台,全力打造精神疾病防治服务网络的“新引擎”,服务精神卫生领域患者的“新基建”,国内精神科医联体的“新标杆”。

新民晚报记者 左妍

上海市心理热线962525、心理危机干预与心理援助平台、精神科医联体互联网医院平台、基于“健康云”的非接触式社区随访管理模式……依托上海市第五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多维度布局、多举措创新,进一步完善健全本市应急心理救助和危机干预体系,全力构建上海超大城市应急心理救助和危机干预网络,为城市穿上“心理防护服”,筑起公共精神卫生的防护屏障。

疫情期间,公共精神卫生实践面临新的挑战——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和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难度剧增。依托本市第五轮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与试点区、社区以及技术团队积极沟通、紧密合作,创新融合“互联网+”技术,应用本市“互联网+医疗健康”公共服务的统一服务入口,构建基于“健康云”非接触式社区随访平台,整合社区精神卫生大数据,探索在居民端、医生端、管理端布局非接触式社区随访服务模式,涵盖“云随访”和AR视频随访等,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提供高效、有序、便捷、安全的标准化视频随访服务,也为疫情下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提供新思路。

巩固精神卫生三级网络 试点标准化云随访显成效

同时,根据疫情不同阶段公众多元心理需求,全程无缝链接影、视、听等全媒体传播形式,转变社会心态,包括设计和传播一系列心理防护工具,邀请心理专家参与新闻发布会,直播公益节目和课程等。让心理健康理念、知识和技巧深入人心,帮助公众在不确定中寻找掌控感,安顿身心。

今年4月,项目率先在徐汇、嘉定和崇明等区试点实施。在非接触式社区随访过程中,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医生端”设置可选择的视频随访时间,向患者发出邀请,患者通过“居民端”选定随访时间并确认,双方即可在约定时间通过“健康云”平台进行视频随访,并开展疾病监测、健康宣教、专业随访和康复指导等工作,可实现患者随访提醒、随访邀请、视频随访等功能,消除精神卫生社区防治领域信息化建设的“信息孤岛”现象。

文章来源:《医院管理论坛》 网址: http://www.yyglltzz.cn/zonghexinwen/2022/0902/686.html



上一篇:五莲县康复医院开展老年人免费查体活动
下一篇:上海构建全方位应急心理救助与干预体系,精神

医院管理论坛投稿 | 医院管理论坛编辑部| 医院管理论坛版面费 | 医院管理论坛论文发表 | 医院管理论坛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医院管理论坛》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